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

公开(公告)号:
CN221187530U
公开(公告)日:
2024-06-21
申请号:
CN202322608101.4
申请日:
2023-09-26
授权日:
2024-06-21
受理局:
中国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简单法律状态:
有效
法律状态/事件:
授权
IPC分类号:
B29C64/118 | B29C64/209 | B29C64/321 | B33Y30/00 | B33Y40/00
战略新兴产业分类: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号:
C3523 | C3522
当前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几个匠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原始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几个匠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申请(专利权)人地址: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湾田国际建材城木业三期01栋-3-395 (湖南,长沙,望城区)
工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100MA4RWRP9XF
工商登记状态:
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工商注册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湾田国际建材城木业三期01栋-3-395
工商成立日期:
2020-11-26
工商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向旭阳 | 蔡英琪 | 刘禹增
代理机构:
深圳市胜远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姜中阳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箱体的上端设置有与箱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挤出组件,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若干个连接板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箱体内部设置有用来带动从动辊向主动辊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机构能够使从动辊向主动辊方向靠近,使得从动辊上的挤压板和主动辊上的挤压板配合对物料丝进行夹持,随着主动辊转动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同步带动物料丝移动,挤压板和物料丝面接触,使得物料丝移动更加稳定,避免因物料输送不稳定而出现断料现象的问题发生。
技术问题语段:
"现有的3D打印机采用的挤出结构存在齿轮容易磨损、挤压接触面积小、挤出力度弱等问题,导致物料松动、齿轮对物料之间打滑、断料等现象,需要改进挤出结构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功效语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通过移动机构能够使从动辊向主动辊方向靠近,使得从动辊上的挤压板和主动辊上的挤压板配合对物料丝进行夹持,随着主动辊转动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同步带动物料丝移动,挤压板和物料丝面接触,使得物料丝移动更加稳定,避免因物料输送不稳定而出现断料现象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圆型把手、螺杆、固定座的配合使用,能够带动从动辊移动,同时固定座和螺杆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轴承座进行位置限制,能够避免停止移动的从动辊发生位置变化,进一步导致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对物料丝的夹持松动,影响物料丝的传输,导致打印时出现断料现象,同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物料丝进行夹持,使得设备的适应性更广泛。"
权利要求:
1.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箱体(1)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11),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挤出组件(12),所述箱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主动辊(13)和从动辊(14),所述主动辊(13)和所述从动辊(14)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15),若干个所述连接板(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6),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来带动从动辊(14)向所述主动辊(13)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对称开设在所述箱体(1)内壁上的滑动槽(21),两个所述滑动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动块(22),两个所述滑动块(2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23),所述从动辊(14)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轴承座(23)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来驱动轴承座(23)移动的驱动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壁的固定座(31),两个所述固定座(31)的一侧上均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箱体(1)外侧的螺杆(32),两个所述螺杆(3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圆型把手(33),两个所述螺杆(3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轴承座(23)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座(23)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组件(12)包括与所述箱体(1)下端螺接连接的散热壳体(4),所述散热壳体(4)内部设置有加热块(41),所述加热块(41)内部开设有通孔(42),所述加热块(41)的下端螺接有喷嘴(43),所述加热块(41)的上端螺接有喉管(44),所述通孔(42)和所述喷嘴(43)以及所述喉管(44)相连通,所述喉管(44)的远离所述散热壳体(4)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4)的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散热风扇(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16)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7),所述主动辊(1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1)的外侧和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产品,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 [0003]现阶段,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的挤出结构为直齿轮或者弧型齿轮挤出,由于直齿轮和物料丝是点接触,弧型齿轮和物料丝的接触是线接触,挤压接触面积小,进而挤出力度弱,且齿轮容易产生磨损,导致挤压的物料松动,导致齿轮对物料之间打滑,导致物料无法及时输送,进而出现断料现象。 [0004]因此,亟需对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通过移动机构能够使从动辊向主动辊方向靠近,使得从动辊上的挤压板和主动辊上的挤压板配合对物料丝进行夹持,随着主动辊转动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同步带动物料丝移动,挤压板和物料丝面接触,使得物料丝移动更加稳定,避免因物料输送不稳定而出现断料现象的问题发生。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一种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箱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挤出组件,所述箱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若干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用来带动从动辊向所述主动辊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对称开设在所述箱体内壁上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用来驱动轴承座移动的驱动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壁的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上均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箱体外侧的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圆型把手,两个所述螺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轴承座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轴承座螺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挤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下端螺接连接的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块的下端螺接有喷嘴,所述加热块的上端螺接有喉管,所述通孔和所述喷嘴以及所述喉管相连通,所述喉管的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散热壳体的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散热风扇。 [0012]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侧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移动机构能够使从动辊向主动辊方向靠近,使得从动辊上的挤压板和主动辊上的挤压板配合对物料丝进行夹持,随着主动辊转动,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同步带动物料丝移动,挤压板和物料丝面接触,进而能够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物料丝均匀稳定向下移动,进而能够使的3D打印机打印效果更优。 [0016]2、通过圆型把手、螺杆、固定座的配合使用,通过同步转动两个圆型把手,进而带动两个螺杆同步转动,两个螺杆分别和两个轴承座螺接,进而能够带动从动辊移动,同时固定座和螺杆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轴承座进行位置限制,能够避免停止移动的从动辊发生位置变化,进一步导致两个相对的挤压板对物料丝的夹持松动,影响物料丝的传输,导致打印时出现断料现象,同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物料丝进行夹持,使得设备的适应性更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箱体1,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箱体1内部相连通的进料管11,进料管11的直径大于物料丝的直径,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挤出组件12,挤出组件12包括与箱体1下端螺接连接的散热壳体4,散热壳体4的相对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散热风扇5,散热风扇5和外界市电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散热风扇5能够对散热壳体4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散热壳体4内部温度过高,同时避免温度传导到其他地方,将还未到喷头的料丝软化,发生堵料等现象,散热壳体4内部设置有加热块41,加热块41内部开设有通孔42,加热块41的下端螺接有喷嘴43,加热块41的上端螺接有喉管44,通孔42和喷嘴43以及喉管44相连通,喉管44的远离散热壳体4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通过设置加热块41、通孔42、喷嘴43和喉管44的配合使用,喉管44的直径同样大于物料丝的直径,启动加热块41,加热块41对喷嘴43进行加热,物料丝通过进料管11、喉管44以及通孔42进入到喷嘴43后融化,通过喷嘴43流出,其中,加热块41和外界市电电性连接,加热块41使用的为恒温加热模块,能够保证加热块41对喷嘴43的加热一直处于恒温状态,便于对物料融化均匀,加热块41为现有技术,再次不进行过多阐述,箱体1内部对称设置有主动辊13和从动辊14,主动辊13和从动辊14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板15,若干个连接板1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6,当主动辊13转动时,带动其表面上的若干个连接板15和若干个挤压板16同步转动,主动辊13和从动辊14上相对的两个挤压板16对物料进行夹持,随着主动辊13转动,挤压板16跟随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物料均匀向下移动,挤压板16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形设计的挤压板16能够更好地贴合物料的表面,增大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增大相对的挤压板16和物料之间的摩擦系数,能够保证物料均匀稳定的向下移动,挤压板16的材质再此不做限定,优选具有弹性和耐磨性能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材质、硅胶材质或者其他具有弹性和耐磨性能的材质,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来带动从动辊14向主动辊13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机构2; [0026]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移动机构2包括对称开设在箱体1内壁上的滑动槽21,两个滑动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动块22,两个滑动块22的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23,从动辊14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轴承座23转动连接,轴承座23和从动辊14连接,通过滑动块22能够在滑动槽21内移动,进而能够使从动辊14向靠近或者远离主动辊13,进而能够调节两个相对的挤压板16之间的间距,能够使设备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物料丝,带动其均匀移动,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来驱动轴承座23移动的驱动机构3; [0027]进一步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对称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壁的固定座31,两个固定座31的一侧上均转动设置有延伸至箱体1外侧的螺杆32,两个螺杆3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圆型把手33,两个螺杆3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轴承座23并分别与两个轴承座23螺接,通过同步转动两个圆型把手33,进而带动两个螺杆32同步转动,两个螺杆32分别和两个轴承座23螺接,进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带动从动辊14移动,同时固定座31和螺杆3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轴承座23进行位置限制,能够避免停止移动后从动辊14发生位置变化,进一步导致两个相对的挤压板16对物料丝的夹持松动,影响物料丝的传输,导致打印时出现断料现象; [0028]更一步的,如图1所示,箱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7,主动辊13的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外侧和驱动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通过驱动电机7提供动力带动主动辊13转动,效率更高,主动辊13上的挤压板16配合从动辊14上挤压板16对物料丝进行夹持,进而带动物料丝均匀移动。 [0029]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挤出结构的原理如下:通过进料管11放入物料丝进入到喉管44部,同步转动两个圆型把手33,进而带动两个螺杆32同步转动,两个螺杆32分别和两个轴承座23螺接,进而能够带动从动辊14向靠近主动辊13方向移动,调节圆型把手33使从动辊14上的挤压板16与主动辊13上的挤压板16对物料丝进行夹持,启动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带动主动辊13转动,主动辊13上的挤压板16和从动辊14上的挤压板16相互配合使用进而对物料丝进行输送,启动加热块41,加热块41对喷嘴43进行加热,物料丝通过进料管11、喉管44以及通孔42进入到喷嘴43后融化,通过喷嘴43流出,通过散热风扇5能够对散热壳体4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散热壳体4内部温度过高,同时避免温度传导到其他地方,将还未到喷头的料丝软化,发生堵料等现象。 [003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2]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返回